








9月7日,开云在云塘校区大会堂举行2025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暨党政工作例会(扩大)。校党委书记付宏渊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全体在家校领导,在职教职工代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全校科级以上干部、教工党支部书记、系(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参加会议。大会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刘朝晖主持。
会上,刘朝晖宣读了学校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新晋高级职称教师名单。付宏渊为新晋高级职称教师代表颁发聘书。校领导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荣休教职工代表分别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
数统学院谭艳祥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结合19年从教经历,分享了自身潜心教学、推动教改的丰富实践与深切感悟。他表示,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国际工学院胡耀予同学代表全体学生向所有老师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祝福,并由衷感谢老师们以“博学”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以“力行”指引学生人生方向,以“守正”筑牢学生价值根基,以“拓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付宏渊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师生员工、光荣退休的教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达美好祝愿,并以《深刻把握新技术革命 构建学校新发展格局》为题发表讲话。他深刻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智能时代大学的初心使命与价值追求之问,论述了学校作为地方区域性大学的发展之道,为学校全力冲刺“双一流”、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付宏渊指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出象牙塔内的自我循环道路,主动将自身发展“小逻辑”服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智能时代下,我们必须答好大学使命之问、大学范式之问、大学价值之问。学校既是地方区域性大学,同时又是具有深厚行业底蕴的“国立大学”,必须把学校发展置入世界大局中去审视,放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中去谋划,放到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去落地。
付宏渊指出,要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既保持办学定力,办实专业,不办追风专业;又要抓住机遇,打造特色,形成竞争优势。要重构地方区域性大学办学格局,重组学科,赋予传统学科新的发展空间;整合资源,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加快推进交叉融合,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智能+”新兴交叉学科平台,激活创新潜能;瞄准医学等新的学科方向,培育新的增长极;系统思考“AI+传统学科”建设,以“AI+”为牵引,赋能传统工科,办实、办强传统优势工科,让传统工科成为新质工科,凸显办学特色;坚定不移推进“1+2+N”学科群建设,补齐短板,构建学科门类更加完善的新的办学体系。
付宏渊强调,要把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一根本要求,守住教师这一根本,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态,建设与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筑牢人才信仰之基,以家国情怀凝聚信仰之魂、点燃创新引擎,引导学生涵养包容天下的胸怀,培养学生悲悯天下的善良本质;创新人才培养范式,用系统思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人才成长内在发展机制,强化“三重能力进阶”培养。要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对接产业链,打造“校地企”发展共同体,做强创新链,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畅通人才链,坚持学术治校。
付宏渊强调,要优化人工智能赋能党建和内部治理,加大数智资源建设,不断创新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治理效能。付宏渊强调,今年是全省高校巡视年,全校师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以巡视为契机,全面优化治理效能,营造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清正廉明的良好环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刘朝晖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全校教职工要站在建设教育强国的高度,切实担负起实现世界一流学科突破的时代责任,自觉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贯穿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各环节,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勇毅前行,以更大作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早日建成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文/刘飘逸 图/宣传部 一审/涂道勇 二审/庄创奇 刘宏伟 三审/邱国良)